農業專業主要是學習農業基礎知識,利用現代的科技技術進行大面積的培養農作物,或者是學習繁育和農業資源的開發和管理,農業雖然就業比較窄,但是工作的工資高,不僅僅使在農業方面工作,也可以去從事園林景觀方面的工作。
該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生長發育和遺傳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作物生產和作物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作物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種子生產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畢業生應獲得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具備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等基本理論知識;
2.掌握生物學科和農學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
3.具備農業生產,特別是作物生產的技能和方法;
4.具備農業可持續發展的意識和基本知識,了解農業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科學前沿和發展趨勢;
5.熟悉農業生產、農村工作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規;
6.掌握科技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學研究和實際工作能力
在農業生產發展需要的推動下,當前農業科學不論在微觀或宏觀領域里都在繼續向前發展。尤其引人注目的是由于許多農業生產問題的解決,要求多學科、多專業的配合,農業科學在不斷細分的基礎上走向綜合的趨勢正在加強,從而催生了不少新的學科和新的專業。
大學畢業生人才招聘會上,農學專業人才成為亮點,農業類人才逐漸成為職場新寵。21世紀中國所需的農業科技人才可能要達到幾百萬?,F代農業的概念遠遠超過人們的傳統所認為的,種菜種糧。養豬養雞的范疇,已經涵概生態,營養,動植物檢疫,食品加工、克隆、花卉、草坪、農藥、化肥、農產品的國際貿易、農村社會的發展、規劃、開發等諸多方面的內容。進期,農業人才招聘會頻頻舉行,農業人才走勢上揚,一向相對冷門的農業類人才逐漸成為職場新寵。
隨著國內綠色景觀神態的逐漸重視和深度開發、農業、園林、綠化、環保,園林/園藝景觀設計及建筑規劃類人才成為城市建設的新寵,也是當前人才市場供求的熱點;從而綠色之旅和以人文為主題的農家之旅成為當今旅游的業的時尚,與園林,環保形成了就業鏈;一向相對冷門的農業人才近兩年來也備受社會的關注。 以往作為冷門的農學也開始回暖。隨著農村經濟的持續發展,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業科技方面的人才,農學作為培養農業生產很研究方面的高級人才的學科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
近幾年畢業生一次就業率有減小趨勢,而考研的百分率卻有較大增長。以中國農業大學近幾年農學畢業生就業情況為例:97屆畢業生就業百分比為76.8%,考上研究生的占畢業生總人數比率為7.1%;98屆,前者為64.7%,后者為 12.6%;99屆,前者為67.9%,后者為13.6%:2000屆,前者為44.1%,后者為28.8%。不難看出,今后該專業畢業生考研究生將是一個熱門選擇。而在就業的畢業生中,大部分就業于科研院所或種子公司,分別為13.5%和11.9%,占一次就業總人數的57.6%。
但是隨著社會對農業、對農業院校觀念的轉變,2000年以后,隨著國家對農業的重視,學校自身實力、知名度提高?,F代農業依靠生物技術提高農作物的品質和產量,社會上對農業認知發生變化,大家逐步改變了原來的“學農就是種地”,農學就是和黃土地打交道的傳統觀念,農學類專業都呈現出蓬勃的上升之勢,就業面也越來越廣,社會地位和聲譽都在提高。特別是在2006年,由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北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合作完成的“2006年中國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農學學生就業率居于各專業之首,達到78.38%。由此看來,農學專業及其畢業生的就業都在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21世紀農學專業將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專業學生主要學習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生長發育和遺傳規律等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受到作物生產和作物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作物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種子生產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本專業學生畢業后可在農業及其它相關的部門或單位從事與農學有關的技術與設計、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
從事行業:畢業后主要在農業、制藥、新能源等行業工作,大致如下:1 農/林/牧/漁2 制藥/生物工程3 新能源4 石油/化工/礦產/地質5 其他行業
從事崗位:畢業后主要從事區域經理、銷售代表、農藝師等工作,大致如下:1 區域經理2 銷售代表3 農藝師4 銷售經理5 農業技術員
以上就業農業專業的相關知識,介紹的學習課程、就業前景以及就業當下,在學習的過程匯總要理論和時間相結合,不是簡單的學習怎么培養種子,而是利用生物學知識,讓種子為人們創造更多的經濟效益。